⒈ 佛教语。多用以比喻充满众苦的尘世。
⒈ 佛教语。多用以比喻充满众苦的尘世。
引《法华经·譬喻品》:“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……众苦所烧,我皆拔济。”
南朝 梁武帝 《宝亮法师<涅槃义疏>序》:“救灼烧於火宅,拯沉溺於浪海。”
唐 白居易 《赠昙禅师》诗:“欲知火宅焚烧苦,方寸如今化作灰。”
鲁迅 《野草·死火》:“这是死火。有炎炎的形……疑这才从火宅中出。”
⒈ 佛教用语。比喻炽燃著烦恼火焰的轮回世界。
引《妙法莲华经·卷二》:「三界无安,犹如火宅,众苦充满,甚可怖畏,常有生老病死忧患,如是等火,炽然不息。」
⒉ 比喻痛苦的境地。
引《喻世明言·卷一七·单符郎全州佳偶》:「恩官拔人于火宅之中,阴德如山。妾惟有日夕吁天,愿恩官子孙富贵而已。」
1、 漫漫岁月,忧伤成了他的节日,火宅成了他的狂欢,在一无所有的脸上,伤三痕也成了点缀.....高尔基
2、 奔霆飞焰歼人子,败井颓垣剩饿鸠。偶值大心离火宅,终遗高塔念瀛洲。精禽梦觉仍衔石,斗士诚坚共抗流。度尽劫波兄弟在,相逢一笑泯恩仇。鲁迅
3、 被慈光之塔遗弃,流放到陌生的苦境,也不可能随你回火宅佛狱。
4、 什么最低级、中级的,刘火宅根本不在乎,木然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