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,互相补足。
⒉ 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。
⒊ 指互有歧义的条文。
⒈ 谓上下文义互相阐发,互相补足。
引《礼记·中庸》“吾説 夏 礼, 杞 不足徵也;吾学 殷 礼,有 宋 存焉” 唐 孔颖达 疏:“《论语》云:‘ 宋 不足徵也’,此云:‘ 杞 不足徵’,即 宋 亦不足徵。此云:‘有 宋 存焉’,则 杞 亦存焉,互文见义。”
《南史·儒林传·司马筠》:“经传互文,交相显发。”
《唐诗别裁集·王昌龄<从军行>之三》“秦 时明月 汉 时关” 清 沉德潜 注:“备 胡 筑城,起於 秦 汉。明月属 秦,关属 汉,互文也。”
⒉ 指错综使用同义词以避免字面重复的修辞手法。
引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题目》:“子长 《史记》别创八《书》, 孟坚 既以 汉 为书,不可更标《书》号,改《书》为《志》,义在互文。”
清 俞樾 《古书疑义举例·错综成文例》:“《思齐篇》:‘古之人无斁,誉髦斯士。’……无斁,谓不见厌恶也;‘誉’与‘豫’通,《尔雅》曰:‘豫,乐也、安也。’言其俊士无不安乐也。‘豫’与‘无斁’互文见义,无厌恶则安乐可知,安乐则无厌恶可知。”
⒊ 指互有歧义的条文。
引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论赦令》:“国家法令……宜令审细,毋使互文。”
唐 白居易 《论姚文秀打杀妻状》:“其律纵有互文,在理终须果断。”
1、 散文与漂泊之间,按时髦说法,有一种互文关系:散文是在文字中的漂泊,而漂泊是地理与社会意义上的书写。北岛
2、 互文指涉的识别和转换是互文译论的核心问题,而互文指涉的识别又是其转换的前提,但是迄今为止这个问题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。
3、 互文性是文学与文学自身的对话关系,它在朱氏姐妹的作品中是一个普遍现象。
4、 在互文性理论中,它们仿拟的零度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