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借故推托。
例假托有事。
英on the pretext of;
⒉ 冒名顶替。
英under sb.else’s name;
⒊ 假借;凭借。
例小品是假托故事来讽刺时弊的表演。
英by means of;
⒈ 见“假託”。
⒈ 虚拟、虚构。也作「假托」。
引《隋书·卷七八·艺术传·序》:「或变乱阴阳,曲成君欲,或假托神怪,荧惑民心。」
《二刻拍案惊奇·卷三七》:「天下的事,才有假,便有真。那神仙鬼怪,固然有假托的,也原自有真实的,未可执了一个见识,道总是虚妄的事。」
⒉ 假冒、伪托。
例如:「这件事分明是别人做的,却假托张小姐的名义,使她蒙上不白之冤。」
⒊ 凭借、依托。
例如:「寓言通常假托故事来说明做人处事的道理。」
⒋ 借口、托词。
引《警世通言·卷一五·金令史美婢酬秀童》:「凡质物值钱者,才足了年数,就假托变卖过了,不准赎取。如此刻剥贫户,以致肥饶。」
英语to pretend, to use a pretext, to make sth up, to pass oneself off as sb else, to make use of
1、 职位空缺可假托报纸公布于众.
2、 孔文的艺术特色王要在于假托神灵谴责世俗,不同于一般的动植物拟人化。
3、 南拳拳种之一。俗称洪拳,系清代民间秘密结社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。
4、 这首诗中有几行假托的诗句是后人加上去的.
5、 故事中的每一样东西可能是另外一样东西,一种假托,一种前后矛盾的事物.
6、 那马家女子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