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汉代取士人不用考试,令郡国的守相推荐到中央;明清两代称乡试考取的人。
英a successful candidat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;
⒈ 推举,选拔人才。亦指所举之人材。
引《论语·卫灵公》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。”
《后汉书·章帝纪》:“每寻前世举人贡士,或起甽亩,不繫阀閲。”
⒉ 隋、唐、宋 三代,被地方推举而赴京都应科举考试者。
引唐 白居易 《早送举人入试》诗:“夙驾送举人,东方犹未明。”
⒊ 明 清 两代称乡试录取者。
引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那 王举人 也不谦让,从人摆了一条凳子,就在上首坐了。”
丰子恺 《缘缘堂随笔·姓》:“在 石门湾 里,姓 丰 的只有我们一家,而中举人的也只有我父亲一人。”
⒈ 把人抱举起来。
引《山海经·西山经》:「有兽焉,其状马身而鸟翼,人面蛇尾,是好举人。」
⒉ 举用人才。
引《左传·文公三年》:「君子是以知秦穆公之为君也,举人之周也。」
《吕氏春秋·孝行览·遇合》:「凡举人之本,太上以志,其次以事,其次以功。」
⒊ 汉代取士用人无考试之法,皆令郡国守相荐举,被荐举者称为「举人」。唐、宋时称可以应进士考试的人为「举人」;至明、清时,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「举人」。
1、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
2、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;难矣哉!不以言举人;不以人废言。
3、皇上说,虽书中人品不同,议论各异,孔子云,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
4、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
5、别人分而不争,群而不党,不以言举人,不以言废人。
6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,万事以和为贵,退一步海阔天空,尊老爱幼,礼貌待人。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