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比喻郁结在心中的不平或愁闷。
英indignation; gloom;
⒈ 亦作“块礨”。亦作“块磊”。
⒉ 泛指郁积之物。
引《宋书·五行志五》:“宋文帝 元嘉 二十九年十一月己卯朔,日始出,色赤如血,外生牙,块礨不圆。”
明 梁辰鱼 《浣纱记·效颦》:“[丑]姐姐休要取笑。你再看 西施 妹子,眉梁间有些块垒,觉道一发俊俏。我如今眉梁间像是也有些块垒,你看我比着他的如何?”
清 薛福成 《出使四国日记·光绪十七年正月初六》:“最后移镜窥月,大於寻常所见者约数十倍。光所映处,纹如冰裂,分出无数块垒,西人谓皆月面上山影也。”
⒊ 比喻胸中郁结的愁闷或气愤。参见“垒块”。
引宋 刘弇 《莆田杂诗》之十六:“赖足樽中物,时将块磊浇。”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仙人岛》:“一身剩有鬚眉在,小饮能令块垒消。”
冰心 《寄小读者》二七:“在我热情忠实的小朋友面前,略消了我的胸中块垒之后,我愿报告小朋友一个大家欢喜的消息。”
1、 这个猪圈是用石块垒起来的。
2、 加速推动“当代艺术”唯一版本这一块垒破裂的历史进程,确立“当代艺术”的多元解释。
3、 失望和愤怒在我体内形成一个既硬且苦的块垒从胸中直翻上来。
4、 在岛上漫步,看到房顶都是用大石块垒起的平顶,觉得很奇怪。
5、 我心中堆积已久的块垒是不能轻易消除的.
6、 纵横诗笔见高情,何物能浇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