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官署名,清代中央政府的六部之一,掌礼乐、祭祀、封建、宴乐文学校贡举的政令。
英Ministry of Rites in feudal China;
⒈ 官署名。本为 西汉 时尚书的客曹。 三国 魏 时有祠部, 北魏 有仪曹, 北周 始称礼部。 隋 唐 以后为六部之一,包括客曹及祠部之职掌,管理国家的典章制度、祭祀、学校、科举和接待四方宾客等事之政令,长官为礼部尚书。历代相沿不改。 清 末废部,改设典礼院。
⒈ 古代官署。汉时为尚书的客曹,至北周始称为「礼部」。隋、唐以后为六部之一。掌礼仪、祭祀、贡举、学校、宗俗教化、接待外宾之事,礼部尚书为其长官。清以后改为典礼院。
引《儒林外史·第一回》:「此一条之后,便是礼部议定取士之法。」
1、华丽的服装是裁缝师傅缝制的,官阶和爵位是礼部衙门制定的。等级不过是货币的标志,而人是黄金。
2、潘炎,礼部侍郎,坐刘晏婿,贬澧州司马。诗一首。
3、裴说,天祐三年登进士第,官终礼部员外郎。诗一卷。
4、时省试和第二年的礼部试,陆游都被考官选为第一,但当时的权臣秦桧一心想让参加同科考试的孙子得第一,加上陆游试卷中有恢复中原的主张,终遭黜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