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有利于民。
⒉ 古代指工商业者。《商君书·去强》:“强国知十三数:竟内仓口之数、壮男壮女之数、老弱之数、官士之数、以言说取食者之数、利民之数、马牛刍藳之数。”高亨注:“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,指商人及手工业者。”一说,指从事农业生产者。
⒈ 有利于民。
引《逸周书·王佩》:“王者所佩在德,德在利民。”
南朝 梁 刘勰 《文心雕龙·祝盟》:“舜 之祠田云:‘荷此长耜,耕彼南亩,四海俱有。’利民之志,颇形於言矣。”
蔡东藩 许廑父 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七九回:“孙洪伊 哼了一声道:‘足下既有伟大的议论,何妨先向总理陈明,俟总理提出会议,果可利国利民,我等无不赞成。’”
⒉ 古代指工商业者。一说,指从事农业生产者。
引《商君书·去强》:“强国知十三数:竟内仓口之数、壮男壮女之数、老弱之数、官士之数、以言説取食者之数、利民之数、马牛芻藳之数。”
高亨 注:“靠营取利润以谋生的人,指商人及手工业者。”
1、 遗体捐献是一项促进医学发展、益国利民的爱心事业,也是解决目前国内各医学院校的教学人体标本来源匮乏的重要途径。
2、 ‘朕生长军旅,不亲学问,未知治天下之道,文武官有益国利民之术,各具封事以闻,咸宜直书,勿事辞藻。
3、 如何拯黎民于水火,探求一条益国利民的道路呢?这个问题对他而言却是无解的问题。
4、 灵太后嘉其用心,敕绍每月入见,诸有益国利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