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民众的疾苦。语本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监观四方,求民之莫。”
⒈ 民众的疾苦。
引语本《诗·大雅·皇矣》:“监观四方,求民之莫。”
马瑞辰 通释:“《汉书》、《潜夫论》及《文选》注,并引作‘求民之瘼’。”
《后汉书·循吏传序》:“广求民瘼,观纳风謡。”
唐 孙樵 《武皇遗剑录》:“民瘼其瘳,国用有加。”
宋 李纲 《与秦相公书》之十二:“入境之初,询问民瘼。耆老皆云,累年以来,既盗贼之所蹂践,又科需之所搔扰。”
明 方孝孺 《书学斋佔毕后》:“此非躬歷其事,而深究民瘼者,不能述斯言也。”
清 龚自珍 《水调歌头·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》词:“帝念东南民瘼,一髮牵之头动,亲问六州鹺。”
⒈ 人民的疾苦。
引《后汉书·卷七六·循吏传·序》:「广求民瘼,观纳风谣。」
近民隐
1、 身为政府官员,关心民瘼当为本职。
2、 关心民瘼,关怀民生,关注人民的命运,本是中国几千年诗歌和五四以来新诗的优秀传统。
3、 这种角色的两重性,决定了君主在关心民瘼之时,为其自身计,必然创造以下两个条件。
4、 之后,因没有写对“铴锣”、“螺钿”、“关心民瘼”,陈乐濛、明媚和马书语相继被淘汰下场。
5、 书生办报,直言谠论,志士匡时,关心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