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佛教语。“能”与“所”相对,犹言主客观。
⒈ 佛教语。“能”与“所”相对,犹言主客观。
引《大般若经》卷五六八:“作是思惟,所观境界皆悉空无,能观之心亦復非有,无能所观二种差别,诸法一相,所谓无相。”
《坛经·机缘品》:“汝但心如虚空,不著空见,应用无碍,动静无心,凡圣情忘,能所俱泯,性相如如,无不定时也。”
清 王夫之 《尚书引义·召诰无逸》:“夫能所之异其名,释氏著之,实非释氏昉之也。其所谓能者即用也,所谓所者即体也, 汉 儒之已言者也。所谓能者即思也,所谓所者即位也,《大易》之已言者也。所谓能者即己也,所谓所者即物也,《中庸》之已言者也。所谓能者人之弘道者也,所谓所者道之非能弘人者也, 孔子 之已言者也。”
薶照 《人民程度之解释》:“盖一切事物,有能即有所,能所固对待而不可离。”
1、才能的被人认识不仅要靠才能的质量,而且也要凭才能所成就的数量。契诃夫
2、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,我们才能所向无敌,取得革命的胜利。
3、可能所有的事情都是以痛苦为开端,然后再生长出各种的情感。
4、在学术讨论中,不可能所有见解都是一致的,可以通过平心定气的讨论来解决。
5、谢谢你的勇敢,总是勇于搏斗;谢谢你的智谋,总能所幸披靡;谢谢你的坚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