汉语词典

平水韵(píng shuǐ yùn)的意思

平水韵

平水韵拼音 :píng shuǐ yùn

平水韵注音 :ㄆ一ㄥˊ ㄕㄨㄟˇ ㄩㄣˋ

繁体 :平水韻


词语解释

平水韵[ píng shuǐ yùn ]

⒈  原为金代官韵书,供科举考试之用。

引证解释

⒈  原为 金 代官韵书,供科举考试之用。 平水 是旧 平阳府 城(今 山西 临汾市 )的别称,因该韵书刊行于此,故名。有两种:一种将 宋 代《礼部韵略》注明同用之韵悉数并合,又原不同用的上声“迥”、“拯”及去声“径”、“征”,亦各并为一部,共一百零六韵:上、下平各十五韵,上声廿九,去声三十,入声十七。其韵目见于 金 王文郁 《平水新刊礼部韵略》、 张天锡 《草书韵会》及 宋 末 阴时夫 《韵府群玉》,为后来作近体诗者押韵的依据。又一种分为一百零七韵,上声“迥”、“拯”不并,为 宋 末 刘渊 《壬子新刊礼部韵略》所本。 刘 书不传,其韵目见于 元 初 熊忠 《古今韵会举要》。

国语辞典

平水韵[ píng shuǐ yùn ]

⒈  宋时作为写诗押韵依据的韵书。宋以前的切韵韵书系统分两百零六韵目,但写诗的叶韵,在两百零六韵目中有同用、独用的现象,与研究声韵的韵书不同。直到宋刘渊始就《礼部·韵略》,依写诗用韵习惯,并合同用的韵为一百零七韵目,刘为平水人,故称为「平水韵」。可惜今已亡佚。同时,金王文郁有新刊平水礼部韵略,专供科举考试之用,是将上声回、拯合为一韵,成一百零六韵目,为元、明、清以来作近体诗押韵的依据,沿用至今。

平水韵造句更多∨


1、研究李白诗歌中的混韵现象,说明对平水韵的改革是必然的。

2、诸如在平仄、押韵、古今读音等方面,特别是对“平水韵”和“新韵”的使用上更是观点各异。

3、平水韵也出自山西人刘渊、王文郁之手。

4、上一期,提到了“平水韵”的基本知识,并初步介绍了其中的平声30部。

5、当然,热爱古诗词的人坚持用平水韵写作也未尝不可。

6、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