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偷偷逃走。
例拐款潜逃。
英abscond;
⒈ 亦作“潜逃”。偷偷地逃走。
引《诗·小雅·四月》:“匪鱣匪鮪,潜逃于渊。”
《后汉书·列女传·盛道妻》:“法有常刑,必无生望,君可速潜逃。”
清 林则徐 《札新安县将澳门厅缴回谕帖转给义律》:“经该丞专遣引水 邓成兆 送往 义律 寓所, 义律 闭门不纳,随即於十五日潜逃出 澳。”
老舍 《四世同堂》六五:“他不能在她丧了命的时候反倒赖她拐款潜逃。”
⒈ 秘密逃走。
引《诗经·小雅·四月》:「匪鳣匪鲔,潜逃于渊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五〇回》:「要犯一名万里,系本府已革生员,身中,面黄,微须,年四十九岁,潜逃在外。」
1、那人杀人犯还潜逃在外。
2、一定要加紧防范,以防罪犯潜逃。
3、老板捲款潜逃后,公司就人去楼空,铁门深锁,使得员工们都丧失了赖以维生的工作。
4、时光的潜逃,偷走了我们的年华,留下了模糊的回忆和寂寞,在也回不去那无忧无虑的时光。每天犹如行尸走肉地活着,重复着同样的生活规律,不知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尽头?
5、叁年前,他自公司捲款潜逃后,便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