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呼吸急促,狼狈不堪。因愤怒或激动而慌张地说话、回答或喊叫。
例他们在愤怒中气急败坏地作了回答。
英flustered and exasperated;
引《水浒传》第五回:“只见数个小嘍罗气急败坏,走到山寨里叫道:‘苦也!苦也!’大头领连忙问道:‘有什么事,慌做一团?’”
《说岳全传》第七一回:“忽见那些逃回军士,气急败坏,跑回营来。”
鲁迅 《故事新编·采薇》:“约摸有烙十张饼的时候,这才气急败坏的跑回来,鼻子冻得通红,嘴里一阵一阵的喷着白蒸气。”
⒈ 上气不接下气,狼狈不堪的样子。常用以形容慌张或恼怒的样子。也作「气急败丧」。
引《水浒传·第六七回》:「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。」
《精忠岳传·第七一回》:「忽见那些逃回军士,气急败坏,跑回营来。」
1、上午的心血全被妹妹破坏了,方兰气急败坏地将妹妹训斥了一顿。
2、气急败坏的歹徒亮出了匕首。
3、"这么恶劣的事到底是谁做的?"小明气急败坏地问旁人。
4、看他这样气急败坏的神情,一定又发生什么事情了。
5、当人们把健忘的、淹得半死的教授从湖里拉上来时,他气急败坏地说道:“我真健忘,我刚刚才想起我会游泳!”。
6、他那气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