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权与量。测定物体大小、轻重的器具。犹权衡。
⒈ 权与量。测定物体大小、轻重的器具。
引《周礼·地官·掌染草》:“以权量受之,以待时而颁之。”
郑玄 注:“权量以知轻重多少。”
《汉书·律历志上》:“谨权量,审法度。”
颜师古 注:“权,谓斤两也;量,斗斛也。”
清 马建忠 《适可斋记言·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课书》:“各类条约,论各国通商、译信、电报、铁路、权量、钱币、佃渔、监犯及预事交涉各事。”
⒉ 犹权衡。参见“权衡”。
引《鬼谷子·飞箝》:“决安危之计,定亲疎之事,然后乃权量之。”
⒈ 测度物体轻重、长短的量器。
引《周礼·地官·掌染》:「以权量受之,以待时而颁之。」
《幼学琼林·卷四·制作类》:「权量衡度,亦轩辕之立规。」
⒉ 衡量利害得失。
引《鬼谷子·飞箝》:「决安危之计,定亲疏之事,然后乃权量之。」
1、与人争名逐利,不如守拙归园田的恬淡轻松;与人比权量力,不如度人自度的豁达明朗。
2、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,比权量力,则不可同年而语矣。
3、哈密王高高坐在丹墀之上,看着二人唇枪舌剑比权量力,却一时跋前踬后左右为难起来。
4、国民党内中生代除马英九一人外,实难找到可与民进党比权量力的政治明星。
5、比权量力,彼涨则此必缩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