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进入山里。
⒉ 指隐居。
⒈ 进入山里。
引《史记·外戚世家》:“少君 年四五岁时,家贫……为其主人入山作炭。”
宋 苏轼 《与林天和长官》之二十:“知入山未还,即日想已还治。起居佳否?往来衝冒,然胜游计不为劳也。”
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二〇回:“又大兴土木,作 昭明宫,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。”
⒉ 指隐居。
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先主传》“迁 观 为别驾从事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暐 《献帝春秋》:“汝欲取 蜀,吾当披髮入山,不失信於天下也。”
唐 白居易 《效陶潜体》诗之十四:“入山烧黄白,一旦化为灰。”
许杰 《<文艺批评与人生>自序》:“我既然还生活在人类社会里,也并不想出世,也不想入山。”
⒈ 古代隐士多居山林,因称其出仕为「出山」,归隐为「入山」。
引唐·韩愈〈上宰相书〉:「彼惟恐入山之不深,入林之不密,其影响昧昧,惟恐闻于人也。」
1、从此将披发入山,相伴古佛青灯。
2、老夫可携他披发入山,也减军侯之杀孽?
3、书生万念俱灰披发入山修道,千年之后终于成了仙人。
4、明亡后,披发入山,避迹山居,展现了高贵的气节。
5、哭奠先堂,则杰之忠血已尽,能事已毕,便当披发入山,不与世间事。
6、杨南凝望着正气浩然的道德天尊,心中却泛起当年自己披发入山、得遇步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