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夏天的虫。
⒉ 比喻识见短浅的人。用《庄子·秋水》典。
⒈ 夏天的虫。
引唐 元稹 《表夏》诗之七:“云鸿方警夜,笼鸡正鸣晓……草厌夏虫多,蜩螗定相扰。”
章炳麟 《菌说》:“麋鹿食荐,夏虫茹腐,非甘之也。彼生乎其地,长乎其时,则自以为适矣。”
⒉ 比喻识见短浅的人。用《庄子·秋水》典。参见“夏虫语冰”。
引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勤求》:“幼弱则未有所知,衰迈则欢乐并废……况於全百年者,万未有一乎?諦而念之,亦无以笑彼夏虫朝菌也。”
清 李慈铭 《越缦堂读书记·隋书》:“宋 以后人不知古义,以纬书为怪诞,妄詆 郑君,亦夏虫之见矣。”
⒈ 夏天的虫。
引唐·元稹〈表夏〉诗一〇首之七:「莫厌夏虫多,蜩螗定相扰。」
⒉ 语出比喻见识受局限的人。
引《庄子·秋水》:「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。」
《文选·孙绰·游天台山赋》:「哂夏虫之疑冰,整轻翮而思矫。」
1、 微微瞥着旁边东城美绫一副夏虫语冰的模样,方明秀真是羞愧的难以自处,耳根都红透了,轻声嚷嚷道:“什么嘛!不要那样的表情好不好!我是初学者诶!初学者!”。
2、 不与朝菌言晦,不可与夏虫语冰。
3、 使其论现代战争,则如夏虫语冰,不知何物也。
4、 虽然说我跟你这样的老光棍谈女人是夏虫语冰,但还是得说说。
5、 学生们所想到的名字有“文化的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