应权通变拼音 :yīng quán tōng biàn
应权通变注音 :一ㄥ ㄑㄨㄢˊ ㄊㄨㄥ ㄅ一ㄢˋ
繁体 :應權通變
词性 :成语
⒈ 谓顺应机宜,采取变通的措施。
引《三国志·蜀志·诸葛亮传》“詔策 亮 曰”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《汉晋春秋》:“昔 孝文 卑辞 匈奴,先帝 优与 吴 盟,皆应权通变,弘思远益,非匹夫之为忿者也。”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三回:“若应权通变,以寧静圣朝,虽赴水火,所不得辞。”
⒈ 权衡轻重缓急,随机应变。三国蜀·诸葛亮〈绝盟好议〉:「昔孝文卑辞匈奴,先主优与吴盟,皆应权通变,弘思远益,非匹夫之为分者也。」也作「应机权变」。
1、若应权通变,以宁静圣朝,虽赴水火,所不得辞。
2、若孝文卑辞匈奴,先帝优与吴盟,皆应权通变,弘思远益,非匹夫之为忿者也。
3、若应权通变,以宁靖圣朝,虽赴水火,所不得辞,敢虑常宜,以防后悔。
4、若应权通变,以宁静圣朝,虽赴水火,所不得辞,辄顺众议,拜受印玺,以崇国威。
5、不过诸葛亮是从反魏大局出发,并不拘泥于这种表面文章,这倒是他应权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