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谓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,平时务农,战时参战。或指军队屯垦。
⒈ 谓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,平时务农,战时参战。或指军队屯垦。
引清 昭槤 《啸亭杂录·八旗之制》:“宜仿《周礼》寓兵於农之策,开垦塞上閒田,以及京畿旗税官地,使其各事南亩,生有定业。”
清 龙启瑞 《<粤西团练辑略>序》:“团练者即古寓兵於农之意,而变通其法以适时用者也。”
郭沫若 《集外·<侈靡篇>的研究》:“统上所述,可知作者对于军事上的见解是主张寓兵于农,谨小慎微,交近防远,而切忌好大喜功,轻举妄动,侵略残杀的。”
⒈ 兵农合一的政策。人民平时在家耕种,战时则当兵打仗。
1、古者寓兵于农,有事则战,无事则耕,暇则讲武。
2、五是推行“保甲法”,即寓兵于农,于1070年开始,在乡村设立保甲组织,规定每10家为1保,50家为1大保,10大保为1都保,全国保甲总数达到693万人。
3、这一时期的募兵,寓兵于农,兵农合一。
4、此时老将军的心却异常平静,他连上奏折反复陈明“寓兵于农、耕战两利”的策略。
5、至于务农兵即是寓兵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