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平允;适当。
例褒贬自宜允当。
英suitable; proper;
⒈ 平允适当。
引《左传·僖公二十八年》:“允当则归。”
杜预 注:“无求过分。”
晋 葛洪 《抱朴子·酒戒》:“诚能赏罚允当……则士思果毅,人乐奋命。”
《旧唐书·张文瓘传》:“文瓘 至官,旬日决遣疑事四百餘条,无不允当。”
清 袁枚 《随园随笔·诸史》:“作史者只须据事直书,而其人之善恶自见,以己意定为姦臣、逆臣,原可不必,然既已分列其目,则褒贬自宜允当。”
⒉ 适合;符合。
引《北史·苏椿传》:“十四年,置当州乡师,自非乡望允当众心者不得预焉。”
宋 苏轼 《郊祀奏议》:“圆丘合祭,允当天地之心,不宜復有改更。”
王闿运 《曾孝子碑文》:“文宗 初元,詔天下举孝廉方正之士,以赞德治,先生允当其选,辞而勿居。”
⒈ 公平适当。
引三国魏·嵇康〈释私论〉:「体清神正,而是非允当,忠感明于天子。」
《聊斋志异·卷一〇·席方平》:「受笞允当,谁教我无钱耶!」
1、 清人对明词创作多持否定态度,多有不够允当之处,相对来说况周颐的意见较为中肯。
2、 受查公司之声明未能指出上述重大缺失,其声明不允当。
3、 前后典选十余载,铨叙人伦,称为允当。
4、 天后宜承天命,受兹介福,允当天人。
5、 气爆灾民控诉市府杨秋兴允当选后专案处理。
6、 今胡纮所奏,引古据经,别嫌明微,委为允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