造句

用驳难造句

驳难造句

1、“意见领袖”的勇气和责任感,在彼此呼应和驳难中,有时会与刚愎自用党同伐异联系在一起。

2、这一问引发了孔子师徒的一番争论,从“师徒驳难”中,也看出当时孔子的思想动向和政治主张。

3、可能是因为年深月久,风雨洗刷,石柱上的字迹斑驳难辨。

4、抛开情绪化的驳难,仅从“经济”本身就事论事来说,我认为反腐的确对短期的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。

5、渐渐地,观点越发斑驳难辨、众声越显纷繁芜杂,不同利益主体展开对话成为奢望,真相共识亦无从谋取。

6、以"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"为驳难,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,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。

7、驳难者指出中国对日本的绥靖会颠覆中国人的国家民族认同,也会养痈为患助长日本式的机会主义,最终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。

8、举凡学术上的实名举报,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公开的学术批评和学术质疑,也可以看做是一次袒露在公共平台之上的驳难和答疑。

9、不过,没有读到会上引起争论的报道,大约类似处于被拆迁之位的人都没去谋政,因此会上不但摔杯子之类的事情不会发生,就连言语上的驳难都稀罕。

10、这就给政治课老师出了道难题,即使他们传授的是绝对真理,也要先放下架子,引进讨论机制,与学生充分交流、相互驳难,最终说服对方。

用“驳难”造句 第2组

11、可以听到校内外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,只要你有自信和才华,还可以与他们对话与驳难

12、学界固然需要百家争鸣,但学术自由不是可以不负责任地乱说,争鸣驳难也必须建立在有专业学养、对社会公正保持起码敬畏的基础之上。

13、70多年设想、期盼,60年勘探、论证,38年论辩、驳难;上还是不上?快上抑或缓上?终于由人民的意愿一槌定音

14、学界固然需要百家争鸣,但学术自由不是可以不负责任地乱说,争鸣驳难也必须建立在专业学养、对社会公正保持起码敬畏,对百姓保持深厚感情的基础之上。

15、我看了今年地方两会代表、委员的一些发言,也听到了不少勇于驳难的声音,但仍有更多的空话套话乃至正确的废话。

16、另一个是为了使河水通畅顺流入海,是开浚海口还是修筑大堤?康熙不妄加论断,而是命双方在乾清门进行御前辩论,各申己见,互相驳难

17、在三十年波澜壮阔的画卷里,它成功地解决了姓“社”还是姓“资”的争论,阐明了姓“公”还是姓“私”的驳难

18、而且就算能够跳出那个规定套路,也很难与之进行对等的驳难,不便直斥其非。

19、评论尽量开放地接受网友或持不同意见的其他微博主的质疑与驳难,在理性辩论后坚持或修正自己的意见。

驳难的解释

驳难[bó nán] 驳难 驳难,亦作“驳难”。驳诘,辩驳责难。语出唐 刘知几 《史通·暗惑》:“今聊与一二,加以驳难。”